大果鳞毛蕨
学名: Dryopteris panda (C. B. Clarke.) Christ 别名:
花期: 生态性状: 耐阴植物
科: 鳞毛蕨科 观赏性分类: 其它
属: 鳞毛蕨属 百科图片: 同科百科图片
苗木名称 米径(cm) 高度(cm) 冠幅(cm) 地径(cm) 价格(元) 单位 更新时间
大果鳞毛蕨苗搜问答 更多
大果鳞毛蕨详细特征
大果鳞毛蕨分布地区
甘肃,四川西南部,贵州,云南(西部,西北部,东北部),西藏,尼泊尔,印度。
大果鳞毛蕨形态特征
植株高约6080厘米。根状茎横卧或斜升,被褐棕色卵圆形鳞片。叶近生或簇生; 叶柄长2030厘米,禾秆色,基部贴生褐棕色、褐色卵圆形鳞片,向上近光滑,或偶具贴生卵圆形,膜质鳞片,叶片卵圆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4050厘米,中部宽2025厘米,先端羽状渐尖,基部不变狭。一回羽状; 羽片1218对。以阔间隔分开,斜展,披针形,长69 (14) 厘米,宽2 (4) 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常为宽楔形,具短柄,叶片下部几对羽片基部常变宽,羽状半裂或深裂; 裂片1015对斜展,近长方形,圆头或平截,具三角状锯齿,两侧边全缘或缺刻状,叶片最基部一对羽片羽轴下侧的裂片常较上侧的为长。叶纸质,干后黄绿色或绿色,两面光滑,羽轴基部和叶轴偶被棕褐色,披针形鳞片。叶脉羽状,单一或二叉,上面略显,下面凸起显著。孢子囊群大,形,生于羽轴两侧,常排成不整齐的一行,或在裂片上尤其是羽片基部的裂片上23对,靠近羽轴和中肋,囊群盖圆肾形,质厚,棕色,具白色膜质狭边。 1913年Brause以Maire采自云南东北部马洪 (Ma Hong) 的3018号标本为模式,发表了新种Polystichum bonatianum=D. bonatianum,1938年秦仁昌将其并入本种的同时,又根据俞德浚采自四川Lepo (可能是雷波) 3750号标本发表了新种D. yui,而他在描述D. panda也引证了同号标本。 FraserJenkins (1989) 认为D. bonatianum是一好种,并将D. yui Ching做为其同物异名。认为与D. panda的区别是宽而薄的叶片,大和更靠近羽轴的孢子囊群和更为宽和方形的裂片。我们查了采自以上两种模式产地的标本,很难区别,因此,在《横断山区维管植物》一书中已予以合并。
大果鳞毛蕨生长习性
暂无信息
大果鳞毛蕨栽培繁育
暂无信息
大果鳞毛蕨主要病虫害
大果鳞毛蕨主要用途
暂无信息
大果鳞毛蕨主要功能
大果鳞毛蕨园林品种推荐
大果鳞毛蕨养殖方法
大果鳞毛蕨病虫防治
大果鳞毛蕨应用图例
大果鳞毛蕨四季表现
大果鳞毛蕨
大果鳞毛蕨
更多大果鳞毛蕨相关企业推荐
大果鳞毛蕨相关供应推荐
更多